山东省政府新闻办3月28日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水平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按需定制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3月28日举行“抓改革创新促高水平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公安机关服务改革创新,助力提振消费情况。省公安厅在深化近两年服务重点项目、保障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招商引资工作基础上,出台《全省公安机关服务创新发展助力提振消费工作措施》,聚焦3个方面20项工作,打好政策“组合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措施包括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高标准参与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因地制宜保障新业态发展;助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和风险防控;优化出入境便利政策。
比如,助力低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广实施低空警务,开展巡逻防控、交通执法、应急处突等工作,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治安管控,推动低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再比如,促进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指导支持济南、青岛等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健全交通安全通行管理规则。
助力提振消费措施包括优化机动车服务措施;便利二手车交易出口;优化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服务;维护旅游吃住行安全;加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保护;加大银发经济刑事保护力度;依法打击预付式消费领域经济犯罪;守护“夜经济”安全发展。
比如,加强食品安全领域联合执法,对明显问题开展巡查监测,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聚焦科学技术创新、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开展防范打击侵犯商业机密犯罪“安芯”专项工作,保障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开展违法犯罪线索双向移交,共同打击利用“预付款”等方式“卷款跑路”以及伙同“职业闭店人”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联合处置退费纠纷。再比如,推动发展演出和赛事经济,优化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推行网上办理、放宽时限、合并同类申请等服务,支持各地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以及国际、国家顶级和特色赛事。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部分不法分子将目标锁定在老年人的“钱袋子”上。针对这一问题,全省公安机关将打击养老诈骗犯罪作为民心工程,去年以来共破获案件656起,打掉犯罪团伙186个,抓获嫌疑人1867名,摧毁涉案机构331个,追缴资金7.44亿元。
规范和优化执法服务措施包括规范招投标、旅馆业准入秩序;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强化执法监督管理;规范实施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规范证件照片“一照通用”推广应用;规范警企联系长效机制。
比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规范实施公安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进企业准入准营、经营发展和群众生活、出行等重点事项集成办理;推广证件照片“一照通用”服务模式,减少群众重复拍照次数,降低照片采集成本;大力推广电子身份证、居住证和驾驶证、行驶证,积极拓展在政务服务、行政执法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应用场景。再比如,健全联系服务企业项目长效机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构建亲清警企关系,做到“有事必报到、办事有结果、无事不打扰、交往守底线”。
随着首批有效期为20年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陆续期满,今年我省将进入居民身份证集中换证高峰期,为方便群众更方便快捷、高效地申领证件,省公安厅推出了12项便民措施。
其中,在换证提醒环节,定期通过“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为需要换证的群众发送到期提醒,便于群众合理的安排时间,着手申请换领。同时,为方便群众错峰换证,我省已将换领期限从有效期满前3个月调整放宽为6个月,群众能够最终靠查看证件有效期限,了解到期时间。
在证件申领环节,一是逐步扩大了“全程网办”的服务范围。凡是5年内曾在省内现场申领过居民身份证和已采集指纹60岁以上老年人,都能够最终靠“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申请、网上支付、寄递领证,全程网办。二是进一步简化了申领材料。凡公安机关通过政务信息共享能够自行核查的证件信息,不再要提交居民户口簿、居住证等实体证件。对异地的群众,推行书面承诺制,不再要提交在当地就业、就学、居住的证明材料。三是进一步丰富了服务模式。对换证需求量较大的单位可提供上门服务、专场服务;对居民比较集中的城镇社区可增设专门换证窗口,按需推行“预约办、错峰办、延时办”服务。同时探索开展居民身份证照片的社会化采集,支持群众自己提供符合规定标准的本人近期证件照办理身份证。
在证件制作环节,省厅制证中心和济南、青岛制证所分别设立了居民身份证服务热线,可以一对一地为群众提供信息查询、邮寄查询、紧急求助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对应试考生、集体用工企业等急需用证的情形,可通过应急绿色通道,实现快速受理、快速审核、快速制证、快速发放,保障群众第一时间领取证件。
在领取发放环节,群众可根据本人意愿选择寄递领证,也可选择到受理窗口领证。对选择窗口领证的群众,证件到达窗口后公安机关会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第一时间通知群众及时领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在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中,公安交警部门的目标是提升城市交通系统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
其中,强化城市道路隐患排查治理方面,今年以来,建立“问题隐患路口清单”916处、整治隐患路口452处,优化提升路通组织284处。比如济南经十路舜华路路口周边分布汉峪金谷、舜泰广场、齐鲁软件园等,高峰时段流量较大。交警部门通过在路口设置“预设区”“交互区”“拓展区”,施划可变车道,高峰时段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提升26.3%,路口平均排队长度由390米减少至120米,缩短了69.2%,有效缓解了拥堵问题。
提升城市道路精细治理水平方面,打造具有推广价值的精品路口178处。在公安部交管局遴选的城市精细化治理典型案例中,我省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临沂等市9处精品案例在全国予以借鉴推广。同时,着力解决群众停车难问题,施划路内停车泊位7.76万处,打造路内停车示范路段148处,推动建设公共停车场449处,推动2919个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内部停车资源。
优化城市配送车辆服务管理方面,截至目前,全省16市58个市辖区、78个县(县级市)全部取消了全城24小时禁止货车通行规定。在全省推广使用“交管12123”APP核发货车通行码,逐步优化办理流程、简化申请材料,全省超过98%的通行申请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采取分时段禁限行措施的道路,每天允许货车通行时间不低于7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