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布新规治理电瓶车乱象
来源:天天在线体育直播上海体育 发布时间:2024-12-16 14:55:28
电动自行车日益成为人类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然而,解除限速、闯红灯、违规充电等乱象频发,亟需有效解决。近日,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广州市电瓶车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今年12月30日起施行。《规定》共8章55条,立足电瓶车全链条管理,为电瓶车管理筑牢稳固法治根基。
广州市将从哪几个方面约束电瓶车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电动车乱象能否被根治?新规对其他城市有什么借鉴意义?
2021年11月,广州电瓶车通行政策“由禁改限”,电瓶车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交通问题和安全风险隐患随之而来。根据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24年4月,广州电瓶车上牌量已达470多万辆,2023年广州市涉电瓶车交通事故同比上升63%。
“随着电瓶车的数量激增,非法改装、擅闯红灯、超速行驶、违规充电停放等乱象日益凸显,这些行为不仅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了城市的交通秩序和形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立法旨在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规范电瓶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从而保障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和市民的合法权益。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电瓶车闯红灯、逆行、不按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居高不下,外卖等即时配送电瓶车乱象多发频发,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影响城市面貌和城市形象。2022年以来,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每年查处电瓶车交通违法都超过100万宗。
对整治电瓶车闯红灯、超速、逆行等道路交互与通行违法,《规定》明确,交通运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电瓶车通行特点,在道路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设置非机动车道,完善非机动车信号灯、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新建、扩建道路,建筑设计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范设置非机动车道。
中国城市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2023年,广州市共完成非机动车道建设改造439公里,增设机非隔离栏129公里,完善60多个路口机非隔离设施,在中山路、环市路、广州大道、华夏路、华穗路等沿线路口设置蓝色的非机动车等候区。
《规定》还提出,禁止电瓶车在高速、城市快速路、内环路及其放射线、过江隧道、人行道,未设置独立非机动车道的路肩、桥梁、隧道、高架路、立交桥以及其他禁止通行的道路行驶。
同时,广州市电瓶车违规停放与充电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部分车主私自将电瓶车蓄电池带入电梯,甚至在家中进行充电。2023年5月,海珠区一栋民宅因电瓶车蓄电池违规在室内充电引发火灾,致5人死亡。今年6月至8月,广州发生电瓶车火灾近300起。
针对电瓶车的停放和充电,《规定》提出,依规定将电瓶车停放充电设施纳入新建居住项目配套;推动建设电瓶车停放充电设施;推广电瓶车蓄电池换电模式;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以及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室内场所停放电瓶车,或者为电瓶车以及蓄电池充电。
非法改装提速是广州电瓶车最突出的乱象,也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这个的人说,非法改装电瓶车导致的超速现象十分普遍,事故频发,严重危害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经过改装、解除限速的电瓶车,时速能够达到40公里以上,有些甚至超过80公里。2023年以来,因电瓶车超速造成的交通事故高达1500多起,导致数百人受伤、数十人死亡。各大医院创伤骨科患者中的60%—80%是因电瓶车超速等交通意外造成的。
长久以来,电动车解除限速慢慢的变成了商家和消费的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商家曾承诺能够解除限速,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量,我并未选择这么做。”一位刚买了电瓶车的消费者向记者透露,电瓶车一旦解除限速,危险性便会极大的提升,时速能够飙升至40至50公里。他的一个朋友近期就因电动车速度过快而遭遇交通事故,骨折受伤,如今仍在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而且,这并不是生活中的个例。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为他人非法改装电瓶车,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之一,给交通安全乃至城市安全带来很大安全风险隐患,法规对这种行为予以严惩,明确规定了为他人非法改装电瓶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为了解决非法改装提速问题,广州市在《规定》的第六条提到,生产用于本市销售的电瓶车应当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在出厂前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软硬件一定要有防篡改设计,不得为提升最高设计车速等非法改装预留空间。第二十一条提出,禁止驾驶非法改装、加装、拼装的电瓶车上道路行驶。第二十六条提出,驾驶电瓶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规定,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允许超出15公里。
中国城市报记者发现,广州电瓶车限速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的每小时25公里。《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电动自行车车速最高不能超过25公里每小时。
“这主要是基于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状况和安全考虑。”王鹏和记者说,广州作为一个大都市,交通状况复杂,非机动车道设置率相比来说较低,且电瓶车与机动车、行人混行的情况较为普遍。较低的限速有助于降低电瓶车的行驶速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行人和机动车的安全。此外,限速也是为了引导市民更加理性、安全地使用电瓶车,避免超速行驶带来的安全隐患。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认为,《规定》的出台为治理电瓶车交通违法乱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如果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依然严重,在大多数情况下要进一步的执法和宣传教育。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执法的难度和成本。由于电瓶车在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骑行者往往是,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需要平衡执法力度和执法方式,同时也要考虑效率和公正性。
电动车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不单单是广州的难题,也是全国的课题。广州的做法不仅为当地交通秩序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也可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经验。
今年11月,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琼山区等路段存在驾驶电动车“狂飙”炫技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海警联合属地分局先后查获3起飙车炸街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抓获违法行为人8人。
不久前,北京朝阳消防救援支队的监督执法人员在消防安全夜查时发现,仍有居民怀有侥幸心理,把电瓶车停放在电梯间、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近日,云南普洱的一名市民驾驶电动车行驶时,因未保持安全车距与同向行驶的小型汽车车尾发生碰撞,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的财产损失道路交通事故,其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
王鹏分析称,这些城市需要立法先行。通过立法明确电瓶车的管理规则和标准,为整治电瓶车交通违法乱象提供法律保障。这有助于规范电瓶车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广州市的《规定》对电瓶车的行驶速度、载人载物、佩戴安全头盔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其他城市可以借鉴这种管理方式,结合本地真实的情况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电瓶车管理措施。
“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能也是广州《规定》的一大亮点。广州通过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电瓶车超速行驶等道路交互与通行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证据。其他城市可以借鉴这种科技支撑方式,提高电瓶车的监管水平。”王鹏还表示,电瓶车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多方协同合作。广州市的《规定》强调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在电瓶车管理中的作用和责任。其他城市可以借鉴这种多方协同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电瓶车的管理工作。